10、邊際成本: 廠商增加一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量。用公式表示為MC=ΔTC/Δy=ΔVC/Δy。在短期內,由于邊際產量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廠商的邊際成本呈現(xiàn)U形。在長期內,規(guī)模經濟的狀況將決定廠商的長期邊際成本形狀。
是長期內廠商平均每單位產量所花費的總成本。它是基于長期總成本曲線而得。在生產由規(guī)模經濟到規(guī)模不經濟階段,長期總成本曲線呈U形。從圖形關系看,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又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這是因為對應于每一產量,廠商在長期內把生產要素調整到最優(yōu)組合點,從而在這一產量下實現(xiàn)的平均成本為最小。
根據(jù)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之間的關系,可以把一種可變要素的投入?yún)^(qū)間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投入的第I階段為投入量由零到平均產量最大;第II階段為由平均產量最大到邊際產量為零;第III階段為邊際產量為負值階段。在第I階段,平均產量呈上升趨勢,變動要素的邊際產量大于其平均產量,這意味著生產要素的邊際水平超過平均水平,因而理性的廠商不會把變動要素的投入量確定在這一領域;與這一區(qū)域相對應的是在第III區(qū)域,變動要素的邊際產量小于零,這意味著變動投入的增加使得總產量減少,因而理性的廠商也不會把變動要素的投入量確定在這一階段上。因此,理性的生產者只會把變動要素的投入量確定在第II階段。故,第II階段為合理投入?yún)^(qū)。
邊際技術替代率表示在保持產量水平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投入量所能代替的另外一種要素的投入數(shù)量。如果單一要素投入服從邊際產量遞減規(guī)律那么隨著勞動數(shù)量的增加,勞動的邊際產量遞減,而同時勞動替代資本使得資本數(shù)量減少,從而資本的邊際產量遞增。這就是說,邊際技術替代率服從遞減規(guī)律。等產量曲線凸向原點的原因就在于邊際技術替代率服從遞減規(guī)律。
生產要素最優(yōu)組合是指既定成本下產量最大化或者既定產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產要素投入組合。在多種生產要素投入變動的情況下,廠商的生產技術可以由等產量曲線加以表示。而廠商的成本與生產要素投入之間的關系可以由等成本方程加以表示。于是,生產要素的最優(yōu)組合表現(xiàn)為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方程的切點。在成本既定的條件下,生產要素投入量需要滿足的條件為:RTSL,K =rL/rK,rL+rK=C。 或者在產量既定條件下,生產要素投入量需要滿足的條件為:RTSL,K =rL/rK,f(L,K)=y。這些條件說明,無論是既定成本下的產量最大還是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尋求生產要素最優(yōu)組合的廠商都將要把生產要素的數(shù)量選擇在單位成本購買的要素所能生產的邊際產量相等之點。 同時,生產要素最優(yōu)組合也是廠商利潤最大化的選擇。以成本既定成本為例,如果每單位成本獲得的邊際產量不相等。比如MPL/rL>MPK/rK,這時把用K的一單位成本用于購買L將會在保持成本不變的條件下增加總產量,從而增加利潤。因此,追求技術上的最優(yōu)恰好與廠商的利潤最大化相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