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述題1、簡要說明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是如何得到的。與產品市場一樣,完全競爭市場上有眾多的廠商和眾多的要素供給者,他們都按照既定的要素價格選擇最優(yōu)的要素使用量和供給量。在產品市場上,廠商也是完全競爭者,即產品的市場價格是廠商決策的依據。就廠商而言,廠商選擇要素使用量的原則是利潤最大化,即要素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必須相等。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為該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即邊際產量與價格的乘積。這是因為,增加一單位要素可以增加的產量等于該要素的邊際產量,而這些產量以不變的產品價格出售,所以,增加該要素一個單位給廠商帶來的收益就等于邊際產量乘產品價格,即VMP=p×MP從要素的“邊際成本”考察,由于廠商面對的要素價格由市場供求所決定,不隨廠商使用要素數量的多少而改變,因此增加一單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成本等于該要素的價格。由此可知廠商的使用要素利潤最大化原則表現為VMP= p×MP=r? ? 式中:r為要素的價格。對應于由市場所決定的要素價格r,廠商選擇利潤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因此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構成了廠商對該要素的需求曲線。由于要素的邊際產量MP服從遞減規(guī)律,而產品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的產品價格保持不變,因而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VMP也隨著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遞減,即完全競爭廠商對要素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2、為什么勞動供給曲線向后彎曲?試用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加以說明。向后彎曲的勞動供給曲線是指隨著勞動價格即工資率的提高,最初勞動的供給量逐漸增加,但當工資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勞動供給量反而逐漸減少的情況。勞動的供給是消費者在既定時間約束條件下對獲取收入和消費閑暇之間進行最優(yōu)配置的結果。一方面,對消費者而言,與消費商品一樣,消費閑暇也可以獲得效用。不同的商品和閑暇時間的組合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滿足可以由一系列的無差異曲線加以表示。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支配的時間是既定的。在既定的時間約束條件下,消費者合理地安排勞動和閑暇時間,以使效用滿足為最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商品的收入來源為勞動收入,這樣,只有當勞動者每單位收入獲得的收入購買商品獲得的邊際效用與每單位收入用于閑暇獲得的邊際效用相等時,消費者才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結果,對應于任意的工資率,消費者決定閑暇消費,從而決定勞動時間。因此,由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可以得到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曲線。勞動供給曲線之所以出現向后彎曲的形狀,源于工資率變動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強度。假定消費者消費的商品及閑暇都是正常物品;但與其他商品不同,當涉及到閑暇這一特殊商品時,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方向相反。由于工資率反映了閑暇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工資率的提高,消費者消費閑暇的相對價格提高,因而替代效應的結果是消費者減少閑暇時間的消費,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費予以替代,以便實現相同的效用滿足。結果,閑暇時間減少,勞動時間增加。同時,工資率提高也產生收入效應,即工資率上升意味著勞動時間不變,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這樣,隨著工資率提高,消費者會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閑暇的消費,即工資率提高的收入效應使得勞動時間減少。由此可見,工資率上升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對閑暇,從而對勞動時間的影響是反方向的,因而二者的強度決定了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如果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則閑暇需求量隨其價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則閑暇需求量隨其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這就意味著勞動供給曲線向后彎曲。如果原來的工資即閑暇價格較低,則此時的勞動供給量較小,工資上漲的收入效應不能抵消替代效應;但如果工資率已經處于較高水平,此時勞動供給量也相對較大,則工資上漲引起的整個勞動收入增量就很大,從而收入效應超過替代效應。這就是說,當工資的提高使人們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們會更加珍視閑暇。因此,當工資達到一定高度而又繼續(xù)提高時,人們的勞動供給量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因此,當工資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勞動供給曲線開始向后彎曲。(畫圖說明)
隨著2015同等學力備考號角吹響,新陽光教育全國知名同等學力考前鋪導機構攜手權威老師,深入廣州、上海等課堂現場與廣大學員進行一次面對面的授課交流,現場備考學員不僅可以親身感受老師授課的風格與魅力,而且還能在現場與老師進行互動與交流,共同探討高效復習秘訣。詳情請點擊:/zhuanti/LecturesApp.html
|